簡介: 外文名:彼埃爾·蒙特出生日期:1875-04-04逝世日期:1964-07-01畢業(yè)院校: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國籍:法國職 業(yè):指揮家別名:皮埃爾·蒙特蒙特于生于巴黎,6歲學小提琴,9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隨拉維尼亞克學習,12歲即首次登臺指揮音樂會演出.1911年,蒙 更多>
外文名:彼埃爾·蒙特
出生日期:1875-04-04
逝世日期:1964-07-01
畢業(yè)院校: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國籍:法國
職 業(yè):指揮家
別名:皮埃爾·蒙特
蒙特于1875年4月4日生于巴黎,6歲學小提琴,9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隨拉維尼亞克學習,12歲即首次登臺指揮音樂會演出.1911年,蒙特組織了自己的樂團-柏遼茲音樂會樂團,自任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被賈吉列夫看上,聘請他出任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在任職7年間,他指揮過許多著名作品的首演,包托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1911年)春之祭(1913年)夜鶯(1914年)拉威爾的達夫尼斯與克洛埃德彪西的游戲(1913年)等.
從藝歷程:1875年4月4日生于巴黎;6歲學小提琴,9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隨拉維尼亞克(A.Lavignac)學習,12歲即首次登臺指揮音樂會演出。早年作為小提琴演奏家,是熱洛索四重奏(Quatuor Geloso)的成員之一,曾為格里格、勃拉姆斯等音樂大師演奏。
1911年組建了自己的樂團——柏遼茲音樂會樂團,自任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后被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賈吉列夫(Serge·Diaghilev)看中,聘請他出任俄羅斯芭蕾舞團指揮;在任職七年間,指揮過許多著名作品的首演,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1911)、《春之祭》(1913)、《夜鶯》(1914),拉威爾的《達菲尼斯與克洛?!罚?912)、德彪西的《游戲》(1913)等。
1929年擔任巴黎交響樂團指揮,使樂團水平迅速提高。
1935年出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之后。1942年加入美國籍,并定居于緬因州的漢考克(Hancock);1952年轉(zhuǎn)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并兼任明希(C.Munch)領(lǐng)導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客度指揮,1961年成為倫敦交響樂團首度指揮,1963年,88歲高齡的蒙都還在倫敦指揮演出了春之祭。
1964年7月1日,蒙特逝世于美國緬因州漢科克,終年89歲。
蒙都是20世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他的指揮帶有著輕松、明快、典雅的法國風格,與奧托·克倫佩勒、布魯諾·瓦爾特等人激烈、強勁的德奧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一生也留下不少錄音,RCA公司曾出版了他的作品集。
人物1913年5月29日,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時,引起了一場音樂界著名的大騷動事件. 蒙特雖不算是叱咤樂壇之人物,但也是本世紀第一個享有國際聲望的法國指揮家.
蒙特于1875年4月4日生于巴黎,6歲學小提琴,9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隨拉維尼亞克(A.Lavignac)學習,12歲即首次登臺指揮音樂會演出.
1911年,蒙特組織了自己的樂團-柏遼茲音樂會樂團,自任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被賈吉列夫(S.Diaghilev)看上,聘請他出任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在任職7年間,他指揮過許多著名作品的首演,包托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1911年) 春之祭(1913年) 夜鶯(1914年) 拉威爾的達夫尼斯與克洛埃(1912年-)德彪西的游戲(1913年)等.
1917年以后的3年,蒙特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演出了一些法國歌劇.接著他接替拉博(H.Rabaud)出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在職5年間,他把輕松 明快 典雅的法國風格帶給了樂團,貢獻巨大.后辭職(由庫塞維茨基接任),于1924年返回法國.之后幾年,他除任阿斯特丹音樂廳樂團門蓋爾貝格的副指揮之外,還經(jīng)常在歐洲各地擔任客席指揮.1928年他應(yīng)美國費城樂團之邀,在斯托科夫斯基(L.Stokowski)休假期間,指揮樂團的演出.巴黎交響樂團1929年由蒙特主理后水平迅速提高.蒙特于1935年出任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SSO)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之后,巴黎交響樂團惘然若失,終于于1938年解散.
1952年轉(zhuǎn)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并兼任明希(C.Munch)領(lǐng)導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客度指揮.1961年成為倫敦交響樂團首度指揮,1963年,88歲高齡的蒙特還在倫敦指揮演出了春之祭.
1964年7月1日,蒙特逝世于美國緬因州漢科克,終年89歲.
發(fā)行時間:2024-02-07
發(fā)行時間:2023-12-22
發(fā)行時間:2023-09-21
發(fā)行時間: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