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年 份:1949年所在地:德國隸 屬:巴伐利亞廣播電臺創(chuàng)建者:約胡姆原文名: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是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所屬的知名管弦樂團,是慕尼黑三大管 更多>
中文名: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年 份:1949年
所在地:德國
隸 屬:巴伐利亞廣播電臺
創(chuàng)建者:約胡姆
原文名: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是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所屬的知名管弦樂團,是慕尼黑三大管弦樂團之一(另外兩個是慕尼黑愛樂樂團與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主要的表演場地為德國慕尼黑的藝術(shù)文化中心愛樂廳以及慕尼黑王宮中的赫拉克勒斯廳。
發(fā)展歷程:二戰(zhàn)后德國一片蕭條,然而熱愛音樂的巴伐利亞人不等廢墟清理完畢就開始重建樂團。巴伐利亞廣播電臺克服困難,禮聘指揮家歐根·約胡姆籌建交響樂團。約胡姆生于巴伐利亞,曾在此指揮慕尼黑愛樂樂團完成首演,但是還從未在慕尼黑擔(dān)任過樂團首席指揮。他很快就請到了一批杰出的器樂獨奏家和室內(nèi)樂高手作為樂團各個聲部的首席,這是樂團從成立之日起就能高水準(zhǔn)演出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達到世界水平的根本保證。1949年7月1日,樂團正式成立。
同年,理查德·施特勞斯返鄉(xiāng)慶祝85歲生日,并且成為樂團的第一位客席指揮,在音樂會上指揮了自己的作品。不久后,1949年9月8日,施特勞斯病故,與樂團的合作就成為他作為指揮家的絕響。
此后直至1960年,約胡姆擔(dān)當(dāng)?shù)谝蝗问紫笓]。他在任內(nèi)善用樂手出色的獨奏能力,經(jīng)常安排弦樂四重奏演出。其間,樂隊以古典主義音樂及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是以安東·布魯克納的交響樂見長。約胡姆是一個有著深厚德奧音樂背景的指揮家,因此他所指揮的從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到勃拉姆斯、瓦格納、布魯克納、施特勞斯的音樂都具有極其感人的特征。他對于樂曲所蘊含的性格、戲劇性和精神的探求遠遠超過了對于速度的方式和歷史的背景等等表面因素的關(guān)注,因此他所指揮的音樂往往有嚴(yán)謹(jǐn)和樸實的感覺。他最喜愛的作品是那種型態(tài)嚴(yán)整的樂曲,他尤其善于利用內(nèi)在邏輯的運動而將音樂中的情緒準(zhǔn)確無誤地表現(xiàn)出來。
在約胡姆的調(diào)教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不僅成為德國最出色的廣播樂團,而且也是公認的僅次于柏林愛樂樂團的德國代表性樂團。其演奏上的突出之處在于曲目范圍之寬廣和表現(xiàn)能力之優(yōu)異。1957年,約胡姆率領(lǐng)樂團參加了愛丁堡音樂節(jié),在音樂界引起了轟動;第二年,他又與樂團一同赴美國演出,同樣受到熱烈的歡迎。約胡姆所創(chuàng)立的柔軟而透明的樂團音響,直到他離開多年之后還頑強地存在于樂團的演奏之中,已經(jīng)成為樂團典型的傳統(tǒng)音色了。
與其他廣播樂團一樣,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除了大量演奏經(jīng)典作品以外,也負有推廣當(dāng)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使命,以音樂會表演和廣播錄音等方式對當(dāng)代作曲家予以支持和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樂團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當(dāng)代音樂教育團體。
1960年,約胡姆離開慕尼黑,但依然與樂團保持緊密聯(lián)系,經(jīng)?;貓F擔(dān)任客席指揮。
自約胡姆之后,擔(dān)任過樂團首席指揮的還包括庫貝利克和柯林·戴維斯。作為杰出的指揮家,他們兩人都為樂團的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93年,洛林·馬澤爾成為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會經(jīng)常是圍繞著某一主題來設(shè)計和展開的,比如以《莊嚴(yán)彌撒》作為高潮的貝多芬交響樂作品的巡回演出,“從帕勒斯特里那到斯特拉文斯基—教堂音樂巡禮”,以《安魂曲》作為結(jié)束的莫扎特作品,以及馬勒、布魯克納和舒伯特的交響曲全集等。這種選題方式既說明樂團在選擇作品時的宏觀性和思想性,也說明樂團在保留曲目方面范圍之寬。
要指出的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從誕生之日至今還不到半個世紀(jì),這一切成就都是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取得的。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自從1949年由歐根·約胡姆(Eugen Jochum)建立以來,以其頂級音樂家的陣容,保留曲目的時間跨度之大,從18世紀(jì)至當(dāng)代的作品再到前任首席指揮安排的重點曲目以及樂團成員富有張力和風(fēng)格的演奏,使此團躋身于世界頂級樂團之林。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歷史與歷任首席指揮密不可分:創(chuàng)建者歐根·約胡姆(Eugen Jochum)帶領(lǐng)著這支樂團走過了11年(1949-60),建立了國際聲譽。1993年至2002年間洛林·馬澤爾(Lorin Mazzel)以高效率、專注、精準(zhǔn)的工作態(tài)度使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水平達到了技術(shù)上無懈可擊的水平,可稱之為當(dāng)今世界上最好的樂團之一。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對于新音樂的培養(yǎng)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悠久傳統(tǒng),自建團以來就一直將在KARL AMADEUS于1946年建立的“音樂萬歲”(Music Viva) 中演出視為一項主要任務(wù),并由此見證了這一傳統(tǒng)。在此地,慕尼黑的聽眾可以親臨樂團對于現(xiàn)代派作品的傳奇演繹,并且作曲家也??痛谥笓]臺上,如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winsky),達律斯·米約(Darius Milhaud),保羅·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及最近的卡爾海因茨·施拖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毛里西奧·卡赫爾(Mauricio Kagel)和盧恰諾·貝里奧(Luciano Berio)。此樂團更多的一系列客坐指揮有如一部20世紀(jì)的指揮史:克萊門斯·克勞斯(Clemens Krauss),歐內(nèi)斯特·昂塞爾梅(Ernest Ansermet),夏爾·明希(Charles Munch),法蘭克·費里克塞,(Ferenc Fricsay),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埃里?!た巳R伯(Erich Kleiber),赫爾曼·謝爾欣(Hermann Scherchen),奧托·克勒姆佩雷爾(Otto Klemperer),卡爾·伯姆(Karl B?hm),埃里希·賴因斯多爾夫(Erich Leinsdorf),伯納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岡特·萬德(Günter Wand),索爾蒂·格奧爾格爵士(Sir Georg Solti),沃爾夫?qū)ぴ呃╓olfgang Sawallisch),祖賓·梅塔(Zubin Mehta),卡洛·馬里亞·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小澤征爾(Seiji Ozawa)以及里卡爾多·穆蒂(Riccardo Muti),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留下了輝煌的一筆。與樂團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萊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直到1990年去世仍然在慕尼黑執(zhí)棒,并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音樂會,如在1981年演出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便令人贊嘆不已。
任務(wù):音樂會巡演
除了在慕尼黑及一些其它轉(zhuǎn)播范圍內(nèi)城市的大量演出和錄音之外,音樂會巡演已經(jīng)成為樂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這將特別歸功于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海外演出不斷增加并在世界頂級樂團的前幾位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音樂會巡演是他們走遍了幾乎整個歐洲,亞洲及南、北美洲。在2002年秋季的巡演中,洛林·馬澤爾及音樂家們在日本的七個城市以及紐約的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出,聽眾反響熱烈。
推動年輕一代音樂家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wù)是推動年輕一代音樂家。自從1952年開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便為ARD國際音樂比賽的獲獎?wù)咴跊Q賽中伴奏。另外,位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學(xué)院于2004年十月開始運作,旨在對年輕音樂家的專業(yè)進行培養(yǎng)教育:在兩年之后18位獎學(xué)金獲得者將會分別得到來自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老師的指導(dǎo),并結(jié)合排練和樂團的音樂會演出并同時準(zhǔn)備試演。
首席指揮:馬里斯·揚頌斯(2003年-)
洛林·馬澤爾(1993年-2002年)
科林·戴維斯(1983年-1992年)
拉法埃爾·庫貝里克(1961年-1979年)
歐根·約胡姆(1949年-1960年)